联系方式

预约咨询电话: 0453-8121617 13514543770

QQ: 1728434274
QQ: 755268474

Email:1728434274@qq.com
Email:755268474@qq.com

地址:牡丹江市西平安街3号新宏基大厦17楼1707室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中心>>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咨询中心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家的心理健康

 

企业家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他们的心理问题影响很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企业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既是健康的重要内容,又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关于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西医都有深透的研究。中医把“七情内伤”作为“致病三因”之一。认为七情致病的机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生命的本质是气化活动构成的耗散过程流,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气化的过程异常,而七情等心理因素正是导致气化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内经素问.举痛论》所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七情”过度或失衡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而致病。第二,心理活动与五脏的生理活动相适应,“五志”过极可以直接伤及相关脏腑。这便是《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西医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某些人格特征都可能引起疾病。许多学者证明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Cassel(1973)总结了20个研究成果,发现生活在简单安定的原始社会中的人们血压偏低,且不随增龄而升高。但同一种族的人迁居到工业化城市的环境中,其血压就会升高,并随年龄而增高。这说明快节奏强竞争社会中人们的紧张情绪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美国新奥尔良一家诊所和耶鲁大学医学院也分别用统计调查的方法证实了不良情绪与疾病的关系。20世纪60~70年代的动物实验也为情绪致病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Miller用小白鼠做实验,证明了恐惧与排便的关系。前苏联一研究中心用狒狒做实验,证明了长期狂怒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关系。无数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可以导致疾病。学者们还论证了人格类型和行为特征与疾病的密切关系。Thomas追踪观察了1337个医学生,发现48个癌症患者的人格特点相似。他们在幼年时都没有得到父母的疼爱,都很敏感,性格内向而抑郁。有人在瑞典的2550个居民中进行了1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具有“亚稳定人格”,性格抑郁。Friedman等人对人的行为特征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明显相关。企业家如果不调节情绪、修养人格,他们的健康状态不可能不受影响。


企业家的心理状态还直接影响他们的个人幸福。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状态的心理感受。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而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从而达到生存发展的某种完满状态,则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幸福必须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但是,幸福就其自身来说,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幸福自身是主观的,因而完全依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转移:一个人只要觉得快乐而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只要觉得不幸,他就是不幸的。因此古人说:“知足者富”,“知足长乐”。并且认为:“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焚。”从幸福的主客观统一性出发,近现代对生活质量的评估使用了生活质量的主观与客观两套指标体系。不过,从幸福的本质来看,主观的评价比客观的状况更为重要。坎贝尔在研究中发现,生活质量与个人生理需求的相关度为0.13,与收入的相关度为0.12,与智力的相关度为0.17。显然,生活质量与客观物质低度相关,而与主观状况的相关度却较高。正因为如此,国际学术界对生活质量(QOL)的研究才主要侧重于主观方面,并以个人的幸福作为研究的中心或出发点。其实,人们的终极追求并不是财富、权力、地位和荣誉,而是幸福。财富、权力、地位和荣誉之类的东西只是构成幸福的客观条件,而真正幸福与否,却最终取决于自己心中是否满意的心理体验。如果把钱钟书“婚姻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这句话扩充开来,那么,幸福不幸福并不取决于外人看到的贫、富、贱、贵等客观状态,而是个人的心态。因为“幸福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拥有荣耀、权力、财富和美人的拿破仑为什么会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幸福的日子!”就不难理解一些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突然自杀,就不难理解虽然一般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远远低于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低于城市居民,但是《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却作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


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不但影响其个人的健康幸福,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的健康、幸福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现代管理正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发展。正如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所指出的,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渗透到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之中。国际调查显示,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与之相对,倒有70%的失败在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障碍。与此同时,管理也正从以“资”为本的管理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发展。尤其是在知识经济下,人本特点更为突出。知识的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形态,一是存在于各类文献之中,二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三是通过人的劳动凝结于产品之中。第一种存在形式的知识代表着一种潜在的经济价值,它要通过第二种存在形式才能物化于产品之中。人力资源成为了知识实现其经济价值的中介和依托。因此,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中“人”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提升能力、提高素质,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要求员工借助于工作小组、任务团队或质量圈等活动,广泛地融入和参与管理;要求员工的工作更富有灵活性,体现出责任感;要求构建员工和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这些要求能否达到,都与领导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有关。领导者的认知能力决定了审时度势和决策的正确与否,从而决定了企业的兴衰;领导者的修养和协调理念及能力,决定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领导者的情绪情感影响着激励和协调功能的发挥。


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本管理中,领导者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价值观和人格的外化,而这种外化又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幸福。例如,一个刚愎自用、独裁专断的领导,他希望建立的必然是大权力距离的企业文化。大的权力距离,必然使企业建立严格的等级顺序,不同等级之间必然存在明显的不平等。因此,就很容易造成拥有权力者与没有权力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它还会造成下属对上级有一种强烈的依附需要,下属对上级惟命是从。从而使组织缺乏活力,不利于激发员工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当然,如果出现了更为极端的现象,领导因贪欲而犯罪、自杀、逃离,则企业和员工将会遭遇更大的不幸。


苏洵说得非常好:“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企业家的心理健康的确不可掉以轻心!